uniQure亨廷顿舞蹈症AMT130疗法初步数据安全,开始招募第二批2名患者

    UniQureAMT130疗法在针对亨廷顿舞蹈症的AMT-130基因疗法的1/2期临床试验中,参与期试验的前两名患者中,没有发现与AMT-130相关的安全性问题。这是一个独立的数据安全监测委员会(DSMB)第一次会议得出的主要结论,该委员会目前正在对试验进行审查(NCT04120493)。在第一次会议上,数据安全监测委员会回顾并分析了前两名在研究中接受治疗的患者的三个月安全性数据,包括一名接受AMT-130治疗的患者和另一名接受模拟的手术的患者(对照组、没有药物)。这次1/2期临床试验是一个在美国进行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目前有一个患者接受了AMT-130药物治疗,还有一个患者接受了模拟的手术(没有药物)。因为没有发现安全隐患,数据安全监测委员会认为这个临床试验可以开始招募接下来的2名患者参与试验。uniQure研发总裁Ricardo Dolmetsch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对这次数据安全监测委员会会议的积极结论感到非常高兴,现在会继续推进这项试验,并期望尽快招募接下来的两名患者。“在完成第二批的两名患者的招募后,预计数据安全监测委员会也会在2021年初,对这4名患者的试验数据进行审核,并在2021年中完成10名第一剂量组患者的招募。本文来自huntingtonsdiseasenews.comuniQure官网翻译:风信子翻译组 曹茜点击查看相关阅读:UniQure宣布AMT-130基因疗法临床试验2名患者开始接受治疗亨廷顿舞蹈症-基因治疗AMT-130临床试验, uniQure公司对患者社群的声明风信子关爱风信子亨廷顿舞蹈症关爱中心是一家致力于为亨廷顿舞蹈症患者提供支持的公益组织。机构创始人来自亨廷顿舞蹈症家庭,机构旨在为亨廷顿舞蹈症患者和家属们提供支持和帮助、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机构的战略目标是结合社会资源,为全国亨廷顿舞蹈症患者群体发声、提供支持和帮助,改善医疗环境,提升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机构使命是在包容的社会环境下,给患者群体带来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扫描二维码 成为风信子月捐伙伴

    风信子关爱 | 2020-11-08
    462 点击量
    
    运动打卡

    每一个能用双脚丈量世界的清晨都是值得庆祝的一天9月参与风信子运动打卡的有291人次~

    风信子关爱 | 2020-11-08
    451 点击量
    
    第一批讲者阵容公布!海内外大咖与您相约2020年中国罕见病大会

    为进一步推动罕见病防治工作的发展,促进海内外罕见病领域从业者的沟通与交流,探究适合中国的罕见病防治方案,由中国罕见病联盟主办的2020年中国罕见病大会定于2020年10月24日至10月25日在北京举办。会议将围绕罕见病防治与保障、大数据平台建设、罕见病药物创新与患者可及、智慧医疗推进罕见病可及、罕见病诊疗协作模式创新、药物创新与研发、诊断技术及应用、罕见病国际协作、以患者为中心的罕见病健康生态圈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2020年中国罕见病大会自召开信息发布之日起,引起了全社会和海外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我们也诚挚期待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会!2019年中国罕见病大会盛况 一、大会时间及地点会议时间:2020年10月24日-25日会议地点: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二、大会日程(持续更新)10月24日上午中国罕见病大会开幕式讲者职务领导致辞主题报告1乔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主题报告2张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主题报告3孙燕荣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10月24日中午 卫星会10月24日下午分论坛 罕见病药物患者可及讲者职务罕见病患者生存质量研究-药物可及性现状隋宾艳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政府引导下的罕见病用药可及性探索史录文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主任当罕见病遇上医疗特区博鳌乐城刘哲峰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副局长罕见病患者药物可及的国际经验分享袁  妮大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中国罕见病用药医疗保障探索-医保基金影响分析研究刘军帅北京罕见病诊疗与保障学会副会长罕见病患者医药费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陶立波北京大学医学部卫生政策与技术评估中心教授罕见病药品的临床综合评价张  波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常务副主任雷帕霉素老药新用徐凯峰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Panel:如何协同推进罕见病患者药物可及?康韦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执行总裁赵冠宏北京友谊医院医保处主任王奕鸥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潘慧        北京协和医院医务处处长吴晶天津大学药学院教授胡欣北京医院药学部主任10月24日下午分论坛 罕见病国际协作讲者职务国际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简介Matt Bolz-Johnson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罕见病协作网顾问国际罕见病研究联盟—国际社会通过研究解决罕见病难题Lucia Monaco国际罕见病研究联盟主席全球共同破解罕见病诊疗与保障难题Anders Olauson阿格伦斯卡基金会主席提升全球罕见病患者诊疗可及性Durhane Wong-Riegers国际罕见病联盟主席Panel:罕见病防治,中国能为世界做些什么?Matt Bolz-Johnson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罕见病协作网顾问Lucia Monaco国际罕见病研究联盟主席Anders Olauson阿格伦斯卡基金会主席Durhane Wong-Riegers国际罕见病联盟主席罕见病新生儿筛查国际经验交流Dimitrios Athanasiou欧洲药品管理局儿童用药委员会会员国际罕见病患者报告结局(PRO)的研究进展与挑战李顺平山东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SMA临床研究国际合作经验分享熊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如何开展罕见病流行病学研究詹思延北京大学医学部流行病学系主任患者参与罕见病价值共创的中国经验王奕鸥北京病痛挑战基金会秘书长Panel:中国如何在全球罕见病防治中发挥更多的作用边欣罗氏制药(中国)市场准入部副总裁詹思延北京大学公卫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曹茜风信子病友组织发起人商慧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10月24日下午分论坛 智慧医疗推进罕见病可及讲者职务后疫情时代罕见病诊疗模式朱军北京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大内科主任互联网+医疗下罕见病用药经验分享胡欣北京医院药学部主任互联网+保障政策探讨谢俊明浙江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主任委员罕见病用药流转的现状与突破—互联网+院外药物服务刘焰百济神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罕见病智慧管理创新模式周炯北京协和医院医保办副处长人工智能助力罕见病临床辅助决策刘洁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Panel:数字化(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如何高质量融合罕见病诊治的全链条服务朱军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大内科主任胡欣北京医院药学部主任刘焰百济神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周炯北京协和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处副处长、病案科副主任10月25日上午分论坛 罕见病防治与保障讲者职务HTA在罕见病保障中的作用赵琨国家卫健委药物与卫生技术综合评价中心副主任推动罕见病立法历史沿革及当下推动举措练育强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各地罕见病保障机制分享朱坤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罕见病保障的几点看法金春林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的现状及展望刘俊涛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Panel:如何进一步落实罕见病审评审批与医疗保障绿色通道涉及的多部门联动单国洪武田中国总裁张爱华江苏省医学会罕见病学分会主任杨旸北京市卫健委药械处副处长张煜山西省康健重特大疾病帮扶中心理事长王奕鸥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创始人10月25日上午分论坛 罕见病诊断技术及应用讲者职务重视罕见病基层宣教及网络建设彭镜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任儿童血液病的精准诊断与治疗竺晓凡中国医科院血液病医院主任罕见病表征和基因大数据的整合及利用周文浩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罕见病诊断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应用方萍金域医学首席医学官脊柱畸形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与临床应用吴南北京协和医院主治医师畸形精子症的遗传因素解析及个体化干预张锋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教授 Panel: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联盟协作整合中国罕见病大数据戴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任杨艳玲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方萍金域医学首席医学官宋昉首都儿科研究所教授10月25日上午分论坛 罕见病诊疗协作模式创新讲者职务后疫情时代罕见病诊疗实践及经验(模式)(MDT及远程会诊)朱慧娟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常务副主任血友病分级诊疗的实践经验杨仁池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LSD省级诊疗协作组建设思路张爱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软骨发育不全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顾学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罕见病对常见病的启示李雪梅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立足国际经验,探索中国特色的高危筛查与诊断模式卢家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Panel:罕见病诊疗模式创新的探讨吴志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卢家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柏康赛诺菲特药全球事业部  中国区总经理罗小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儿科主任10月25日中午  卫星会10月25日下午分论坛 罕见病大数据与真实世界证据讲者职务全国性罕见病病例报告系统的建设朱卫国北京协和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数据驱动的罕见病政策分析:中国现状与全球趋势李雪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内科系助理教授电子病历数据的高通量表型化与罕见病的诊断俞声清华大学副教授表型组学的发展与中文临床表型的标准化弓孟春南方医科大学特聘研究员罕见病诊疗的真实世界数据及证据:机遇与挑战孙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主任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数据库建立经验分享金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胰腺肝胆外科主任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罕见病研究案例:多发性硬化徐雁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罕见病真实世界数据应用的患者隐私保护王爽上海同济大学附属普陀区人民医院副教授NRDRS系统功能和数据质控流程及其与CHPO的链接顾卫红国家罕见病注册系统(NRDRS)总协调人Panel:罕见病流行病学研究的国际经验和中国策略詹思延北京大学公卫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陈万青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周炯北京协和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处副处长、病案科副主任10月25日下午分论坛 罕见病药物创新与研发讲者职务基于罕见基因变异的抗肿瘤新药研发石远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副院长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罕见病药物研发田庄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教授儿童罕见病的MDT诊疗对罕见病药物研发的意义倪鑫北京市儿童医院院长免疫缺陷病精准治疗赵晓东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国内外罕见病药物的注册临床研究概况王晓玲北京市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罕见病药物开发思路王薇北京协和医院儿科教授遗传性罕见病药物的临床研究策略Gerry Cox波士顿儿童医院教授Panel:如何在罕见病药物研发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林莉东方丝雨渐冻人关爱中心副主任张磊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研究所副所长刘丽宏北京市朝阳医院药事部主任贺湘玲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10月25日下午分论坛 以患者为中心的罕见病健康生态圈讲者职务中国罕见病患者生存状况报告解读董咚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研究助理教授中国罕见病医疗服务全景观察与创新思考邵文斌艾昆纬大中华区副总裁以患者为中心的罕见病服务新生态构建吴超曙方医药市场与客户发展副总裁医患合作促进罕见病诊疗服务与伦理赵明杰大连医科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罕见病患者的长期管理与关爱地方实践邹朝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党委副书记罕见病诊疗:医生的职业发展与倦怠陈丽萌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Panel: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罕见病医疗服务生态体系黄如方蔻德罕见病中心创始人赵明杰大连医科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毛瑛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邹朝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党委副书记申子瑜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副院长三、线上参会扫描二维码线上参会四、会务组联系方式联系人:刘洋、李燃电   话:15910697081            13810435952 联系人:陈敬丹电   话:010—69154259             010—65699659 风信子关爱风信子亨廷顿舞蹈症关爱中心是一家致力于为亨廷顿舞蹈症患者提供支持的公益组织。机构创始人来自亨廷顿舞蹈症家庭,机构旨在为亨廷顿舞蹈症患者和家属们提供支持和帮助、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机构的战略目标是结合社会资源,为全国亨廷顿舞蹈症患者群体发声、提供支持和帮助,改善医疗环境,提升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机构使命是在包容的社会环境下,给患者群体带来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扫描二维码 成为风信子月捐伙伴

    风信子关爱 | 2020-11-08
    1007 点击量
    
    双节同庆

    风信子关爱 | 2020-11-08
    433 点击量
    

    还记得小时候全家一起过中秋节的情景吗?一家人团聚吃饼赏月的场面温馨吗?又是一年花好月圆时,一样的月亮,不一样的月饼和陪伴我们的人儿!奈何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们或许已从懵懂少年成为了孩子的父母、孩子的叔叔阿姨,甚至是爷爷奶奶,我们的父母也在一轮轮明月升起降落中多了一道道皱纹,或者登仙而去。但无论时间更迭如何,家永远是我们幸福的港湾,家人永远是我们最柔情的牵挂不是?这些年,我们感知了人间真情或许也历经沧桑,就让我们借助着华彩的月光,重拾起心底那份对家人真挚的爱意,让我们团圆在这月色里,所有的情感在这里分享,让我们铭记这份爱和表达爱的方式,砥砺前行!“月圆中秋,家人同舟”中秋陪伴小组为你备下了圆桌,期待与你共赏月圆!活动时间:2020年9月29日晚上8:00—9:00参与对象:线上微信群、需要提前报名哟~招募对象:患者和家属(一家人一起参与会有小惊喜哟)报名方式:请联系群里的工作人员小编:娅玲风信子关爱风信子亨廷顿舞蹈症关爱中心是一家致力于为亨廷顿舞蹈症患者提供支持的公益组织。机构创始人来自亨廷顿舞蹈症家庭,机构旨在为亨廷顿舞蹈症患者和家属们提供支持和帮助、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机构的战略目标是结合社会资源,为全国亨廷顿舞蹈症患者群体发声、提供支持和帮助,改善医疗环境,提升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机构使命是在包容的社会环境下,给患者群体带来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

    风信子关爱 | 2020-11-08
    461 点击量
    
    临床试验招募| 北京天坛医院亨廷顿舞蹈病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治疗(DBS)招募

    脑深部电刺激对亨廷顿舞蹈病患者舞蹈样动作的疗效      脑深部电刺激(DBS)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重要治疗手段,可有效控制帕金森病患者的不自主震颤运动,脑深部电刺激也可改善亨廷顿舞蹈病(HD)患者的舞蹈样动作,在改善运动功能的同时,DBS还可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功能,来帮助患者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减轻患者痛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国外的亨廷顿舞蹈病观察试验的结果,以及我们治疗帕金森病和亨廷顿舞蹈病的经验,我们天坛医院联合全国其它二个团队正计划进行一项临床多中心研究。该研究将针对中等程度的舞蹈病患者,使用脑深部电刺激,调节患者中功能失调的神经环路。亨廷顿舞蹈病的本质亨廷顿舞蹈病是一种以进行性运动障碍、精神障碍和认知退化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最终导致患者整体的神经功能障碍和过早死亡。在携带有亨廷顿舞蹈病致病基因的个体中,因为存在扩增的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重复序列,从而产生一名为Huntingtin的神经毒性蛋白。患者出现运动症状时的年龄与重复序列的数量呈负相关。亨廷顿舞蹈病的早期表现是由基底神经节的间接通路中型棘状神经元(在纹状体中,占90%的神经元)的变性引起的。这一变化导致患者在运动控制和执行任务方面的能力越来越差。目前关于亨廷顿舞蹈病的研究有很多,但尚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亨廷顿舞蹈病的症状舞蹈样运动是一种随意的、突发性的、非自主的运动,是亨廷顿舞蹈病特征性的运动症状。亨廷顿舞蹈病患者缺乏自主运动,疾病后期更加严重,可经常出现跌倒。治疗舞蹈样症状的药物有很多。其中,丁苯那嗪、氘代丁苯那嗪都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治疗亨廷顿舞蹈病相关舞蹈样运动的药物。精神和认知症状也对亨廷顿舞蹈病患者造成巨大的影响。认知方面可有执行功能障碍:患者表现为计划、组织和认知灵活性方面存在困难,最终进展为全面痴呆,且用药难以改善。亨廷顿舞蹈病患者的精神症状包括情感症状(抑郁、焦虑或躁狂等)、思维和知觉障碍(妄想、幻听或幻视)、行为改变(攻击、冷漠等)。亨廷顿舞蹈病(HD)的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在过去10多年里,已经有个别病例和小样本应用DBS治疗舞蹈病的报道,临床试验性治疗研究表明,舞蹈样症状明显减轻。通过这些研究,亨廷顿舞蹈病脑深部电刺激术的安全性已经确立,但还需要大样本的验证。亨廷顿舞蹈病脑深部电刺激术的时机选择非常重要,脑深部电刺激术是否成功,与靶点的准确定位和干预时间密切相关。过早手术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而在大脑发生实质性退化后,进行干预则可能无效。在脑深部电极植入后,对皮层和皮层下结构神经环路进行调节,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团队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在张建国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各类运动障碍疾病的治疗,手术数量和质量居国内领先水平。自1998年率先在国内开展第一例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以来,现每年完成500多侧。此外,创造性地应用DBS成功治疗了多种疾病,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了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奠定了在国内外的领先地位,深受患者和家属好评。在科研方面,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7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科研经费近2000万元。研究方向是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运动障碍疾病、精神心理疾病等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BS治疗舞蹈病的全国多中心分布     DBS治疗舞蹈病的全国多中心分布是基于中国亨廷顿病协作网(Chinese Huntington’s disease Network, CHDN)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CHDN的主席为Jean-Marc Burgunder教授,他也是欧洲亨廷顿病协作网的现任主席。DBS治疗舞蹈病项目由Jean-Marc Burgunder教授和Jan Vesper教授作为该项目的首席顾问,由下列三家医院及其PI作为舞蹈病患者征募来源与临床随访:1.     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PI 商慧芳教授团队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PI 裴中教授团队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PI 黄越教授团队欲参与DBS治疗舞蹈症的患者请联系杨青或杜刚老师,电话:010-5997-5698 ; 17600183990(微信同号)参考网址:https://consultqd.clevelandclinic.org/could-dbs-provide-relief-for-huntingtons-disease/文/杜刚   编辑/杨青主审/黄越本文转载自中心脑库风信子关爱风信子亨廷顿舞蹈症关爱中心是一家致力于为亨廷顿舞蹈症患者提供支持的公益组织。机构创始人来自亨廷顿舞蹈症家庭,机构旨在为亨廷顿舞蹈症患者和家属们提供支持和帮助、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机构的战略目标是结合社会资源,为全国亨廷顿舞蹈症患者群体发声、提供支持和帮助,改善医疗环境,提升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机构使命是在包容的社会环境下,给患者群体带来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

    风信子关爱 | 2020-11-08
    696 点击量
    
    风信子“重拾希望,告别轻生”HD自杀干预服务

    你觉得生活是有意义的吗?你觉得活下去是痛苦的吗?你的脑海中有闪现过轻生的念头吗?说过死掉算了?站在窗户边?走向车水马龙……有辛苦养育我们的父母,有需要父母关爱我们的孩子,有朝夕相伴的爱人,有那么多在我们身边支持的家人朋友,即便你什么都没有了,背后还有风信子!生命不易,且行且珍惜!在你或者你的家人痛苦不已想放弃自己生命的时候,请及时联系风信子工作人员,我们一起聊聊你的故事,你的想法,一起看看是否还有转机,一起想办法重拾生活的希望,好吗?重拾希望,告别轻生 在我们进行的2019年患者调研中,发现患者社群里太多的患者有自杀想法和自杀行为。我们风信子希望能够帮助到这些患者和家庭,欢迎加入我们的“重拾希望,告别轻生”项目。对目前有自杀倾向的患者或者家属及时进行危机干预,鼓励其家庭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避免自杀事故的发生;了解服务对象自杀动机,探索他们内心的需求,给予其情感支持,帮助他们认清现实并建立合理的期望,重拾对生活的希望和热爱;对因疾病产生精神症状却未及时就医和科学服药而产生自杀想法的患者开展就医支持和用药管理服务。小编:娅玲风信子关爱风信子亨廷顿舞蹈症关爱中心是一家致力于为亨廷顿舞蹈症患者提供支持的公益组织。机构创始人来自亨廷顿舞蹈症家庭,机构旨在为亨廷顿舞蹈症患者和家属们提供支持和帮助、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机构的战略目标是结合社会资源,为全国亨廷顿舞蹈症患者群体发声、提供支持和帮助,改善医疗环境,提升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机构使命是在包容的社会环境下,给患者群体带来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扫描二维码 | 为我们加油

    风信子关爱 | 2020-11-08
    0 点击量
    
    医生,我可不可以少吃几种药?

    以下文章来源于华西商教授团队工作室 ,作者华西商教授团队华西商教授团队工作室本平台面向神经变性遗传疾病患者家属以及医务工作者,由华西医院商慧芳教授团队负责推送患者最关心的疾病介绍,包括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等。我们深知神经变性遗传疾病患者的疾苦,希望推广更多科普知识和科研资讯,帮助患者战胜病魔。中国有句古话,叫“是药三分毒”,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装盒里的使用说明书上写得明明白白,大家一看到药品使用说明书上密密麻麻的各种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是真的“毒”,看起来让人头皮发麻,觉得自己吃一颗都可能出现各种严重的副作用,长期吃的话那不得半条命都没有了。现在网络查询很方便,大家再去网上搜索一下,那就更不得了了,每种药都像“毒药”一样。受这种观念的影响,部分病人的观点就是生病了能扛则扛,扛不下来再去医院让医生开点药。有些疾病像感冒可能不用吃药,或者用药1-2周左右就可以搞定。但像糖尿病,高血压这些慢性病,确诊之后如果是调节生活方式无法控制病情,就需要长期药物治疗。大部分病人还是能够遵从医嘱,规律用药。少部分病人还是受着“是药三分毒”的影响,心存疑虑,一旦吃药控制住了,就觉得没必要再用了,或者自己给自己调药,减少药物用量。而神经内科的大部分疾病,特别是变性类疾病,都是慢性病。疾病确诊以后,患者往往需要长期药物治疗,来改善症状或控制病情进展。就拿帕金森病来说,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2016年全球有610万人被诊断患有帕金森病,比1990年高出2.4倍,它目前没有根治的方法,需要长期治疗以改善症状和控制病情。疾病早期可以单药治疗,随着疾病进展和症状演变,症状控制需要增加药物剂量及增加药物种类。这时患者的忧虑就来了,门诊上就有很多病人问,“医生,这个药长期吃我的身体遭不遭得住?”,“医生,怎么这么多种药呀!那副作用是不是很大?可不可以给我少开点呀!”,“医生,上次我回去看了这个药的说明书,那个副作用好多哟,我就自己每顿减了半片,这次还是少给我开点药!慢性病的治疗,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其实“是药三分毒”并不是说凡是药物,都有三分毒性,而是提示药物不能乱吃,需要谨慎合理用药。首先,患者朋友需要认识到,药物方案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制定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药物剂量的增加是病情的需要,并不是医生给患者少开药,就能减缓患者增加药量的过程。其次,定期的规律随访,和医生沟通病情,可以让医生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和用药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而不是患者自己觉得症状如何,自行增减药量,神经内科疾病的评估是需要专科医生详细的问诊查体来确定,病人的主观感受有时可能都不准确,和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反馈病情才是正确的。再者,大家所担心的药物副作用,它的发生并非必然,它的出现因人而异,也受药物剂量和合并用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医生通常都会从绝大多数人可以耐受的较小剂量开始用起,然后再根据患者的用药反应调整剂量,所以,还是那句话,和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规律的门诊随访非常重要。【温馨提醒】若想进一步了解神经内科帕金森和运动障碍疾病的诊治新进展,如何来华西医院就诊?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商慧芳教授团队门诊(帕金森病专科门诊)的任一医生均可以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帮助。备注:华西医院官方的【华医通】APP中预约挂号栏可随时查看上述各位医生最新的出门诊情况。今天的内容到此结束了,感谢朋友们的关注,期待您的“在看”。如果您觉得有所帮助,欢迎您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您可能还关心这些科普作者:康思敏  杨靓文字编辑:魏倩倩排版编辑:曹蓓审校:商慧芳风信子关爱风信子亨廷顿舞蹈症关爱中心是一家致力于为亨廷顿舞蹈症患者提供支持的公益组织。机构创始人来自亨廷顿舞蹈症家庭,机构旨在为亨廷顿舞蹈症患者和家属们提供支持和帮助、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机构的战略目标是结合社会资源,为全国亨廷顿舞蹈症患者群体发声、提供支持和帮助,改善医疗环境,提升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机构使命是在包容的社会环境下,给患者群体带来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扫描二维码 | 成为我们的月捐伙伴

    风信子关爱 | 2020-11-08
    500 点击量
    
    当基因不稳定的时候:靶向HD体细胞不稳定性

    01什么是体细胞不稳定性?我们喜欢把DNA认看成一种稳定的蓝图,一种将我们细胞,器官和身体构建成一个完整整体的基础板块。然而,DNA就像任何好的计划中都存在的动态并且可以被更新的板块。 我们的身体是由蛋白质构成的,RNA信息是构成蛋白质的铺路石,而DNA则是创造RNA的基本模版。由于这个原因,DNA需要被不停的检查,维护以及修复。事实上,我们的细胞自身带有DNA修复蛋白,它的存在会保证我们的DNA一直会处于最优良的状态。然而,这种修复蛋白有时候也会犯错。当DNA本身已经有问题时,比如HD突变造成多余的CAG重复部分会使DNA的维护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如果你试着把一张地图重新折起来,你会发现最后得到的那沓纸会比原来叠起来的大小还要大两倍。当DNA修复出现异常时,DNA重复的部分会变得不稳定。在亨廷顿病中,这意味着在HD患者的一生中,在他们的大脑和身体中的一些细胞中,已经扩增的HD基因甚至会进一步扩增出现更多的CAG重复。这种情况被就叫做体细胞不稳定性。通过靶向DNA修复,研究人员希望阻止或减缓体细胞不稳定性,从而延缓症状的发生或进展。亨廷顿蛋白中带有的重复越多,表现就会越差,有毒累积与脑细胞中的细胞修复的效果会越差,并且细胞正常的功能也会受损。因此,越来越长的亨廷顿蛋白的形成可能是HD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大的因素之一。在过去的几年里,大型基因研究已经确定了体细胞不稳定性会导致HD患者更早发病。HD研究者们现在正在更加深入地了解体细胞不稳定性是在什么时间、地点发生和发生的原因。了解这些知识后,他们就会着手开发可以与CAG重复扩增对抗的手段与药物,现阶段已有新的公司用于临床研究。02体细胞不稳定性会在何时发生?由于HD有一个已知的基因导致的病因(DNA编码中过多的CAG重复),成年人可以通过对血液进行基因检测来确定他们的症状是不是HD或者他们以后的生活中是否会出现HD症状。这个检测会检验出一个人亨廷顿基因内存在的CAG重复数值。因为每个人的每个基因都从父亲与母亲那里遗传了两份拷贝,几乎全部患有HD的人都会有一份带有“正常”CAG数量(10-26个)的基因,以及一份带有“扩增”CAG数量(36-40个以上)的基因。这些基因会存在在于身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里,而那份带有“扩增”的基因正是导致HD的因素。由于过度的CAG重复会导致其不稳定,一个从父母那里遗传扩增后的基因拷贝的小孩不一定会有与父母完全一样的CAG数量—比如有时候父亲有41个,他的儿子有40个,而他的女儿有48个。CAG重复的长度会影响发病的年龄,所以即使这些家庭成员关系紧密,他们出现症状时的年龄可能非常不同。这种每一代CAG重复数都会改变的现象也被称作“胚系不稳定性”。体细胞不稳定性和胚系不稳定性不同,因为它只在一个人的一生历程中发生,并且它只会在身体和大脑的某一个部分或大脑发生。举个例子来说,一个HD患者在25岁时通过基因检测的结果是42个CAG重复数,在很多年后他血液的的基因检测的CAG重复值应该还会42。因为体细胞不稳定性在血液细胞中变动的频率是非常低的,但是针对脑细胞的检测对于活着的患者来说是十分难以展开的。然而,我们要感谢那些在死后捐献自己大脑的HD患者们,他们的贡献为科学家调查脑部体细胞不稳定性创造了机会。患者血液的基因检测即使多年后再次检测可能还是一样的CAG重复数,但是,HD患者脑细胞内的CAG数量在30年内可以由42变为45,60,甚至1000。03什么基因会影响体细胞不稳定性—以及我们为什么要在意这一点?在过去的几年里,包含几千人在内的基因研究已经为体细胞不稳定性和DNA修复的几个重要因素提供了线索。有一项发现表明个体体内持续扩增的CAG重复可以导致HD症状比预料的更早发生。另一个重要发现是DNA的基因修复中仅仅一个组成字母的不同会影响HD发病的年龄。几年之前的一个大型研究项目表明一种略微不同版本的修复基因(这种基因被称作FAN1)会给患者发病开始的时间带来巨大的不同。FAN1 正常来说会通过帮助分离黏在一起的双螺旋链来促进DNA修复。没有FAN1的话,备份DNA作用机理会在CAG重复时受阻,并导致意外的基因复制。2020年6月公布的一份研究深入研究了FAN1和它在HD中扮演的角色。 实验是由哈佛医学院的Jong-Min Lee博士带队,联合了美国与英国HD基因研究组织完成的。他们发现基因内或多或少的FAN1蛋白会决定一个人带有哪一种FAN1基因排列,并且这会决定基因修复能力的略微的或好或坏。通常来说,FAN1基因里的这些极小差别无关紧要,但当一个人是HD患者时,出色的基因修复功能是至关重要的。特定的FAN1基因排列持有者产生发病症状的时间会有比预期早很多或晚很多。此外,除了FAN1基因,还有很多其他基因会影响HD的发病年龄,这些基因都被称作“基因修饰因子”。现在,这些不同的基因改变并不是HD专家或者遗传咨询师可以检测出来的。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筛查HD患者的FAN1和其它影响发病年龄的遗传修饰因子可能在将来有用。这一项个性化的手段可以更好的预测个体的发病时间以及发病进程,医学试验也因为参与者能够及时参加得以以更快速度和更小规模地进行。重要的是,对FAN1和其他DNA修复基因对于HD的作用的深入了解已经导向了用于改进DNA修复和CAG扩增现象的新治疗策略。当然,这一切离不开参与研究的患者投入的时间,经历和捐献用于观察研究的血液样本。04体细胞不稳定性会发生在哪里?体细胞不稳定性不同程度地发生在身体的每一个部分,不同细胞之间存在的体细胞不稳定性是大相径庭的。举个例子来说,血液细胞所带的不稳定性是比较低的,这也是为什么通过血液样本得出的基因检测结果在患者一生的时间里都有可能保持不变,即使不稳定性一直在身体的其他地方发生改变。最近已经有研究针对我们身体不同部位的体细胞不稳定性完成了更广泛的分析,甚至对大脑特定区域不稳定性的不同水平也有精确的了解。Vanessa Wheeler博士和Ricardo Mouro Pinto博士的团队研究最近发现,大脑的特定区域—大脑皮层和尾状物内的HD基因的CAG重复中,体细胞不稳定性水平最高。这项分析得出的成果要感谢那些在过世后捐献出自己大脑的HD患者。有趣的是,这个团队同时也发现其它有CAG重复的基因,例如导致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的基因,在大脑皮层和尾状物也带有体细胞不稳定性。正常情况下,微小的基因变异并不重要,但在HD中,它们可能非常重要。除了我们的神经系统,体细胞不稳定性水平最高的身体部位是肝脏和睾丸。而Mouro Pinto博士和他的同事在观察HD患者的脊髓液样本时,也发现了体细胞不稳定性,虽然脊髓液内的不稳定性水平较低。现阶段来说,在患者活着的时候检测脑部的体细胞不稳定性是不安全而且不可能实现的,因此科学家们会找一个比较接近组织作为样本来做检测。因此,脊髓液内的体细胞不稳定性水平尽管比较低,但这就总体的体细胞不稳定性的读数与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并且可能是医疗人员监测疾病进展的另一个良好生物标记。05我们可以如何通过针对体细胞不稳定性来治疗HD?研究HD的科学家们在很久之前就了解了患者体细胞不稳定性会影响疾病症状发生的年龄。有一个假设是,较高的体细胞不稳定性水平会导致CAG重复变得更长,并且导致发病的时间变得更早。如果研究者们可以找到一个降低体细胞不稳定性水平的方法,那这将成为研发HD药物的一个新的策略。过去五年内发布的数据所揭露的其他影响HD的基因因素,告诉了我们为什么有些患者体内的体细胞不稳定性水平会比其他患者更高。如果患者的FAN1蛋白中有一个字母出现改变,他们的体细胞不稳定性水平会发生改变并导致发病的时间也会改变。如果我们可以把这些所谓的“基因修饰因子”作为目标,我们也许就可以预防CAG重复的扩增或者缩短它的重复长度。MSH3是另外一种DNA修复蛋白,它是在这些大型的基因研究中药物研发的一个非常有潜力的药物靶点。这个基因里仅仅是一个字母的改变可以影响HD患者的发病时间。科学家们认为如果他们可以制造出一种以MSH3蛋白为作用目标的药物并阻止它作用于我们的细胞,这个可以降低患者的体细胞不稳定性水平、从而让患者受益。许多科研团队和科学家已经着手于将MSH3蛋白作为药物靶点的战略,在今年CHDI基金会的HD国际治疗会议上已经有许多令人兴奋,但仍未公开的发现。06哪些公司参与了研发针对HD患者体细胞不稳定性的药物?在体细胞不稳定的情况下,利用数千个捐赠的病人样本发现DNA修复的重要性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HD社群中有数十个公司和机构参加了新治疗手段的研发,专攻于降低亨廷顿蛋白水平和其他的策略。随着将体细胞不稳定性与DNA损害修复联系在一起的研究的开展,许多公司正在试图探索他们是否可以制造出药物,在体细胞不稳定性发生的过程中,阻止CAG重复序列扩展甚至缩小重复。LoQus23是一个着力于DNA修复领域的公司,这是一家在最近由阿尔兹海默症研究基金会(一家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新药投资的合作组织)团队组建的公司。他们对将DNA损害修复中所包含的蛋白质作为目标很感兴趣,他们希望将小分子药物制成药片。在HDSA的2020虚拟大会中,LoQus2在短片中通过玩具熊和兔子,很好地解释了DNA损害修复和体细胞不稳定性。另外一个将体细胞不稳定性作为研究方向的公司是Triplet,这个公司着力于研究用于制作针对基因重复扩增导致的疾病—比如HD。与降低亨廷顿蛋白水平的治疗很像的是,他们使用的是小片的基因材料—反义核酸(ASOs)和小干扰RNA(siRNAs)来降低亨廷顿蛋白水平。两家公司都希望通过破坏DNA修复所涉及的作用或降低其特异性蛋白的水平,可以停止或减缓体细胞的不稳定性,从而延缓疾病发病或进展。事实上,Triplet最近着手了一项近距离观察HD进程的研究—SHIELD-HD自然历史研究 (SHIELD-HD natural history study)。这项研究致力于更好地在长期内理解与HD有关的体细胞不稳定性发生的变化和DNA损害修复基因,因此他们对60位HD患者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观察。这一研究对患者进行了许多项指标的测量—观察患者的HD症状,采集血液以及脊髓液样本并进行分析。观察性质的研究对于规划药物试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会帮助研究人员就何时应给予患者治疗以及应遵循的治疗方案做出明智的决定。07加入HD未来的研究希望这份关于体细胞不稳定性的报告让你看到,这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为HD治疗开启了新的令人兴奋的新通道。从发现药物目标到开始进行类似SHIELD-HD的探索性人体试验的过程通常要漫长得多。而HD科学研究发展如此之快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归功于整个HD社群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参与。从大型观察性试验中收集的数据以及样本将会决定未来的药物。更多积极加入研究的参与者们意味着HD研究人员将在学术以及这个产业领域中更快以及更准确地决定下一块研究目标。在关于体细胞不稳定性的研究中,数以千计做出捐献的患者对发现DNA修复重要性做出了贡献。这是如此,研究者们可以快速地使用这些信息来更深入一步调查DNA修复中蕴含的生物学,决定出最重要的蛋白质是哪一种,并开始制定医学研究并研发药物。我们对于HD中的体细胞不稳定性已经变得更加深入了。以上这些被强调的研究指向了基因修饰因子的详细情况,并突出了不同种类脑部疾病所共有的薄弱环节。尽管,我们尚不能使针对DNA修复蛋白的基因检测对HD患者个人变得可能甚至有用,但这些发现无疑将在不久的将来推动医学创新。原文来自HDBuzz风信子翻译组:章舒颖   校审:曹茜风信子关爱风信子亨廷顿舞蹈症关爱中心是一家致力于为亨廷顿舞蹈症患者提供支持的公益组织。机构创始人来自亨廷顿舞蹈症家庭,机构旨在为亨廷顿舞蹈症患者和家属们提供支持和帮助、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机构的战略目标是结合社会资源,为全国亨廷顿舞蹈症患者群体发声、提供支持和帮助,改善医疗环境,提升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机构使命是在包容的社会环境下,给患者群体带来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扫描二维码 | 支持我们

    风信子关爱 | 2020-11-08
    834 点击量
    
    99公益日

    明天早上9点开始,我们风信子在腾讯公益平台上发起的筹款项目"舞蹈症患者同行计划"开始筹款啦,筹来的资金将帮助我们继续支持患者社群和团队运营,9月7日7~9月9日捐款这三天腾讯有配捐哦~在今年面临的重重挑战面前,我们更加迫切需要大家的支持,我们在一起,就会了不起,周一到周三早上九点

    风信子关爱 | 2020-11-08
    0 点击量